热点追踪
论文解读
开源项目
Google被曝支付AI员工一年薪水只为不让他们加入竞争对
type
status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Date
Google被曝支付AI员工一年薪水只为不让他们加入竞争对手
谷歌被曝“圈养”AI人才:付薪一年禁止跳槽,只为阻挡竞争对手?

(图片来源:Jose Sarmento Matos/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)
“拿着高薪却禁止工作”——这听起来像是科技从业者的终极梦想,但现实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人才封锁战。
近日,谷歌旗下AI部门DeepMind被曝出在英国实施了一项极具争议的人才保留策略:向部分核心AI研究人员支付全年薪资,条件是他们一年内不得加入竞争对手公司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科技圈震动,也让公众得以窥见AI军备竞赛背后的残酷真相。
一、科技巨头的“人才冷战”:谷歌的“带薪休假”策略
据《商业内幕》披露,DeepMind与部分英国员工签订了**“激进的非竞争协议”,要求他们在离职后最长12个月内不得为竞争对手工作。在此期间,员工将获得全额薪资,但不得参与任何实质性工作**,甚至连研究论文的撰写都可能被限制。
这种“付费休眠”模式看似优厚,实则暗藏玄机。一名匿名员工向媒体透露:“虽然经济上无忧,但眼睁睁看着AI技术日新月异,自己却被排除在创新之外,这种心理落差难以承受。”更有研究人员直言,这种协议实质上是将人才“束之高阁”,既防止技术外流,又阻碍竞争对手获取关键智力资源。
二、AI人才争夺白热化:为什么科技巨头如此焦虑?
- 全球AI人才缺口持续扩大 根据斯坦福大学《2025年AI指数报告》,全球顶尖AI人才仅约3.2万人,而科技巨头每年在人才争夺上的投入已超百亿美元。OpenAI、微软、Meta等公司纷纷开出百万美元年薪+股票期权的价码,甚至为顶级研究者设立独立实验室。
- 英国成为AI人才争夺新战场 DeepMind总部位于伦敦,英国政府近期推出“全球AI人才签证”计划,计划未来三年吸引万名AI专家。这使得英国本土AI人才成为各大公司争夺焦点,也解释了为何谷歌选择在此实施特殊协议。
- 技术迭代速度决定生死 当前大模型技术每3个月就有突破性进展。一位从业者比喻:“让核心人才休假一年,相当于让赛车手在F1赛季停赛——回归时赛道早已天翻地覆。”
三、协议背后的法律与道德争议
- 英国法律的灰色地带 与美国不同,英国法律允许最长12个月的竞业禁止期,但要求企业必须提供补偿(通常为薪资的50%-100%)。谷歌的“全薪休假”看似合规,却因限制范围过广(涵盖所有竞争对手)遭到质疑。法律专家指出,这类协议可能在诉讼中被判“过度限制贸易自由”。
- 科技伦理的边界挑战 微软AI副总裁近日在社交媒体爆料,称收到多封DeepMind员工的求助信,控诉协议让他们陷入“职业冷冻期”。这种将人才“武器化”的操作,引发了关于技术垄断与个人发展权的激烈讨论。
- 行业潜规则的连锁反应 有分析师担忧,若其他公司效仿此策略,可能形成**“人才囤积”恶性竞争**——企业不再专注于技术创新,而是通过资金优势封锁人才流动,最终阻碍整个AI行业发展。
四、谷歌的沉默与行业的震动
面对质疑,谷歌官方仅回应“选择性使用竞业协议”,但拒绝透露具体适用范围。《商业内幕》调查显示,该政策主要针对大模型训练、量子计算、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等战略岗位。值得注意的是,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于2024年离职后,仅隔4个月便加入微软,侧面反映顶级人才的协议豁免权。
五、AI人才战争的未来走向
- 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争夺 欧盟拟推出《AI人才保护法案》,要求企业披露核心研究人员流动情况;美国则通过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加大本土AI人才培养。人才竞争已从企业层面上升至国家战略。
- 新型雇佣模式兴起 部分初创公司开始采用“项目制合约”,允许研究人员同时为多个雇主服务;Meta试点“开放研究计划”,承诺不限制离职员工去向。这些尝试或将成为打破垄断的突破口。
- 技术民主化vs资本控制 开源社区正通过EleutherAI等组织培育去中心化研究网络。一位匿名开源贡献者表示:“当知识不再被巨头独占,协议枷锁自然会失效。”
结语:创新不应戴上镣铐
谷歌的“带薪竞业协议”如同一面多棱镜,折射出AI时代最尖锐的矛盾——在技术爆炸的今天,我们究竟应该用围墙保护创新,还是用开放孕育未来?当科技巨头将人才视为战略储备而非智力伙伴,或许正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时刻。
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继续,而它的结局,将决定人类AI革命的方向与速度。